星期三, 七月 12, 2006

旧文: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

这两个人物如果对比起来看是很有意思的。
屠格列夫说,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,是人类天性赖以旋转的两个天极。
这句话这么理解?
哈姆雷特是行动的矮子,思想的巨人,而堂吉诃德正好相反,是行动的巨人,思想的矮子。哈姆雷特过多地考虑了他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,于是他不停地思索,我这样做了之后,能保证世界就太平了吗?就算我杀了我的杀父仇人,那又能怎么样?于是他不停地思索,知道最后被自己的思想击倒。用歌德的话说就是,一棵橡树长在了一个花瓶里了。橡树是终究要挣破花瓶的。
他的思索即使是天神也能被压垮的,上帝如果也会思考的话,他也会想,我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吗?这些有朽的人类难道真的值得我关心吗?我这样对待他们,我有能得到什么呢?我的不朽又有什么意义呢?
幸而上帝不思考。而且,人类一思考,上帝就发笑。
但哈姆雷特是人,他禁不住要思考。他的思考有点类似于存在主义的作家们。存在主义是在人类遭受巨大灾难时开始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的,而哈姆雷特,则是在惊闻自己的杀父仇人居然就带着皇冠时开始思考的。
——若非噩梦连连,即使我被困在果壳中,我依然回以为自己是无限空间之王。

这里我又想到了霍金的书《果壳中的宇宙》,其实霍金也是个哈姆雷特,他不愿意被无知所包围,他要在虚无之中给自己找到立足点,要找到宇宙的终极解释。幸而他找到了他的平衡点,他没有象爱因斯坦那样,陷入无穷的沉思。
哈姆雷特的思索是注定没有结果的,因为他思索的东西太大了。他竟然妄想给人的存在找到一个理由,给人类的行动找到一个解释。人类又怎么会有一个存在的理由呢?人就是存在,存在先于本质。你不必发问,只需要行动。
但是,人真的只要行动就够了吗?另外一个人物,堂吉诃德给我们做出了回答。
他与哈姆雷特恰恰相反。他在行动之前,永远不会思考。看到风车,那就是魔鬼;看到羊群,那就是军队。他为此碰了无数次壁,依然不知改悔。他是个行动先于思考的人。而且他永远不会对自己进行一下反思。他并不是一个愚蠢的人,作者也写到,当他不在考虑骑士的时候,他的头脑是异常清醒的,常常说出一些很有见地的话来。但是,他是一个缺乏哲学反思的人物。万事在他看来都是合理的,他永远不会去思索骑士的合理性。他的行事,靠的几乎完全是激情。
用文学上的术语来说,他是个浪漫主义者。
然而我们不能不佩服他的勇气,他是一个非常有勇气的人。面对哪怕是最强劲的对手,他都不曾有过丝毫的退缩。虽然,他的勇气往往用在了错误的地方。
哈姆雷特、堂吉诃德,一个代表人类的思想,一个代表人类的行动。
如果在哲学上给这两个人找到对应的话,一个对应的是信仰感,一个对应的是虚无感。基尔凯戈尔说,荒谬感,或者虚无感,与信仰感,永远纠缠在一起。实际上,人类的整个生命就是这两种力量为争夺我们的灵魂而展开的斗争。哈姆雷特,是虚无感彻底战胜了信仰感,因为他所信仰的一切,都已被无情的事实所击垮。他不能相信任何人,哪怕是他的挚友。而堂吉诃德,则是信仰感彻底战胜了虚无感,他几乎没有怀疑,相信他从书上得来的一切知识。
这两个人都是悲剧人物。他们的悲剧在于他们没有在这两种力量之间,找到自己的平衡点,不是倾向与这边,就是那边。
而将这两种力量进行有效的平衡,要等到几百年后,由浮士德来完成。

0 条评论:

发表评论

订阅 博文评论 [Atom]

<< 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