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, 七月 12, 2006

歌德在意大利

就这样,我染上了一种终身不曾抛弃的癖好,就是把使我欢乐和痛苦抑或激动的事情化作一幅画,一首诗,以此了解过去,纠正自己对外界事物的想法,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。生性使然,我常常容易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,所以更加迫切地需要有这种能力。我的所有作品,都不过是一篇巨大自白的一个个片断,这本小书就是企图使我的自白变得完整的一个大胆的尝试。
——歌德《诗与真》
1786年9月3日凌晨3点,歌德化名为缪勒,登上了一辆马车,离开了魏玛,前往他向往已久的意大利。那时歌德已经37岁,37多岁的人,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,已经算是定型了,但是对歌德,他是把梭伦的教导当作座右铭的:我活到老,学到老。
意大利之行对后来的歌德影响甚大。他留下了一堆手稿,但没有出版,直到20年后,才开始出版了第一卷,然后又幸亏他的高寿,直到1829年,他临死前3年,才出版了第三卷。除了诗与真,意大利游记算是他的第二自传。直到今天,才在图书馆中看了一部分。那种生命感,实在让人感动。南国的每一篇树叶,南国的每一束阳光,对歌德来说,都是富有生命力的,晴朗的天空,明丽的古建筑,还有那古老的意大利,罗马的辉煌,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,让歌德有获得新生的感觉。
老年的歌德,是我一生梦寐以求的状态。歌德自然一生也有很多低谷,但他总是能抓住每一个契机,活了80多岁,他绝非。理论是灰色的,生命之树常青。浮士德算是其一生的写照。也许歌德的意义就在于,生生不息。

0 条评论:

发表评论

订阅 博文评论 [Atom]

<< 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