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四月 16, 2013

随记:the passion for virtue

这一个月来整天埋在Smith的世界里,全是四平八稳的propriety和stoic式的self-command. 在Smith看来,危及这种propriety的有ambition, pride, vanity, 他全然没有意识到一种新的威胁,那就是爱的现代抒情。Smith论及爱情那段简直是有点可笑的,他一点没有意识到一种新的抒情和新的passion已经在 大陆上生根发芽了。

今天突然翻到了之前做的关于新埃洛伊斯的摘要,对于卢梭我毫无抵抗力,对的,这就是卢梭,哪怕是隔着一门语言,也瞬间地将你击溃。在前半部分两个人既为双方的爱情所打动,也为这期间的美德所打动:

“是的,我要以我心中哀伤不已的爱情的名义发誓,并请你为我这个绝非空话的誓言作证:我决心和我所爱的人同日而死,绝不比他多活一天。"
“‘爱情将成为陈迹,但美德却永远存在。’啊,亲爱的于丽,让我们的美德和我们的爱情同样长久,上天要求我们的,无过于此了。”
皮埃尔给于丽的信中说到:“我亲爱的朋友,我们要为我们相爱而或者活着:其他的一切,由苍天去安排好了。”于丽的回信却是:“我们要为了活着而彼此相爱。”
“我抛弃道德,道德也将抛弃我,它将永远离开我的心。”
“而我现在还要活下去的目的,是为了为她争光。我一定要使世人对我的美德感到吃惊,将来总有一天他们对我的美德表示尊敬,并且说:“他哪点做得不够?于丽那么爱他!”

最 后半部分几乎看起来有些道学气息,也是让当代人最为接受不能的地方。即使现代抒情很大程度上来自卢梭,这段也看起来太为古怪了。于丽在经过纠结之后,忽然 醒悟到,她作为一个女儿,不能无视他父亲的幸福,虽然这个父亲非常地顽固和不讲道理。她给比埃尔的承诺是:“没有我父亲的同意,我绝不能和你结婚;没有你 的同意,我也绝不嫁给他人。”最后于丽嫁给了她父亲给他指定的伯爵,后半部分同样是纠缠在这种virtue和love之间。在virtue面前,别说爱 情,自由都是可以忽略的:

“她不仅要忠于她的义务,而且要牺牲她的自由。”
“如果我将来有一天要辜负您对我的敬重的话,我辜负的第一个人,就是我自己。”
“‘我知道怎样爱我所爱的人’与‘我占有了我所爱的人’相比,前者的乐趣是更持久和更加甜蜜的。”
“对我来说,孤独之所以那么有害,恰恰因为我孤独的时候心里感到最美,而且往往是主动去寻找孤独而不自知。”
“当情欲不再使两人盲目行事的时候,谁知道我们会不会对自己说:‘我的选择不错吧?’不管情况如何,我都要毫不害羞地对你重复我过去说过的话,我将一生对你保持深厚的感情。”
“只 要我们对幸福怀有美好的幻想,我们即使得不到幸福也没有关系;我们可以等待着成为幸福的人;即使幸福没有降临,我们的希望也还存在着;只要有引起幻想的感 情,我们就始终陶醉于幻想。这种快乐可以一直保存下去,它引起的不安,实际上是一种享受,甚至比真正的幸福的感觉还好。

倘若死亡没有终结 这一切的话,可能于丽始终并非完全幸福的:“一切事情都很顺心,可是我并不满意。在我的心灵深处有一种厌倦的感觉。我觉得心理空空荡荡,就像以前你所描述 的你的心情。”可是死亡将这一切净化掉了。最后朱莉最后一封信中,于丽坦诚自己对比埃尔的爱,三十年来未曾变动过。好吧,这段卢梭将我彻底感动至死了。


在 Austen的Persuasion里面,最让我最觉察不安的地方,是Anne在Wentworth已经表白了之后,Anne被问到,如果当初重新选择的 话,那会是如何?Anne的回答是,如果当时还是如此的话,那么她还是会拒绝的。即,如果她的父亲不能幸福的话,那么她也不会幸福。Anne无疑是 Austen小说中最具有作者视角的一位,她的观察和见解即很大程度上即是作者自己的视角。即,倘若她一意孤行,而只和当时并没有多少钱的 Wentworth结婚,并且与家庭决裂,她依然不会幸福的。如果在这个视角下来看的,Anne所说的,在年轻的时候她只会慎重长大后才学会浪漫就是另一 种解释了。(Anne [who] had been forced into prudence in her youth, . . . learned romance as she grew older — the natural sequel of an unnatural beginning.)

Anne具有一种几乎是近乎上帝视角的观察力,她的视角中包含一切,体察一切,即使在一种隐藏的恶之间,她也会发现不安的因素。她对Elliot的判断是在Mrs. Smith告诉她之前即发现的。

另 一处见证位于歌德的《亲合力》。歌德后半生算是跨越在十九世纪的门槛上,这本书也是他写在晚年,但是在某种意义上,也可以看着是具有启蒙精神的著作。这又 是一本又是有点奇怪,但是极其打动我,并且最后一段让我流泪的著作。同样是在passion for love和passion for virtue之间。歌德在两个人细致的默契方面的描写,要逊色Austen很多。例如里面描写奥蒂莉和爱德华之间两个人暗自合拍的地方,跟 Persuasion里面描写Anne和Wentworth两个人重逢之后的场景这种合拍其实很像。但是Austen描写的时候,非常自然而然,让你几乎 觉得就该如此,而歌德写的时候就大量地借助神秘主义的描写。

最后的主题依然是类似的,奥蒂莉意识到自己无法和爱德华在一起而得到幸福(注 意么,这个是和Anne的理由非常相近的),拒绝掉了爱德华的求爱。最后的结尾,歌德再次借助神秘主义降临,让爱德华的孩子在湖中死掉(这个孩子本身也颇 有神秘主义色彩),奥蒂莉悲痛欲绝,最后绝食而死,在描写她死的时候的场景,歌德在很多地方借用了大量的与圣母升天时类似的隐喻。歌德在书中还有一个极富 象征主义色彩的人物,米特勒,这个人非常arbitary,直接发表了一通关于婚姻神圣不可动摇的话,但是又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作者的意见。

这种passion for virtue和passion for love的合拍在启蒙时代确实动人,但是已经几乎完全不在现代抒情之中了。写下以上,大概说明我几乎完全被启蒙洗脑了。

星期五, 十一月 13, 2009

blogspot is freed again

Again and again, blogspot is GFWed and freed for many time. This time, I guess because Obama is going to visit China, great news.

星期四, 三月 26, 2009

天资与勤奋

一般的常常将天资与勤奋对立起来,所以有这样的说法,“勤能补拙”。其实不然的,越是有天资的人,越是需要勤奋。倘若天资出色,那么就更有责任去挖掘你的才能。

《歌德谈话录》里说到妇女们在席间赞赏一位年轻画家画的一幅肖像.她们说,"值得惊赞的是,他是全靠自学的."这是从画的那双手上看得出来的,画得不正确,也不艺术.

歌德说,"我们看得出这位年轻人有才能,只是他全靠自学,因此,你们对他不应赞赏而应责备.才能不是天生的,可以任其自便的,而是要钻研艺术,请教良师, 才会成材.近几天我读了莫扎特答复一位寄些乐谱给他看的男爵的信,大意是说,'你这样稍事涉猎艺术的人通常有两点毛病应受责备!一是没有自己的思想而抄袭旁人的思想,一是有了自己的思想而不会处理.,这话说得多么好!莫扎特关于音乐所说的真话不是也适用于其它艺术吗?"

接着歌德又说,"达芬奇说,'如果你的儿子没有本领用强烈的阴影把所作的素描烘托出来,使人觉得可以用双手把它抓住,那么,他就没有什么才能.,达芬奇在下文又说,'如果你的儿子已完全掌握透视和解剖,你就把他送交一个好画师去请教.,"

某人的数学天分很好,稍微看看书都能考古80分。那么这时候不应当去赞扬他的天资,而是批评他没有利用好自己的天资去考100分。

而且据我的理解,天资最好的人,往往最容易辜负自己的天资。勤奋不仅仅是刻苦努力,比方说每天做一百个习题这样的问题。有天资的人也许能有100个,但是能有成就的连10个都不到。

星期三, 十二月 24, 2008

教育改变人生

对于“教育改变人生”这一点,可能很少有人能像我感受得这么深切的。我出生在一个教育落后的东部农村(不过我觉得应该会比中西部的要好),跟我一起上小学的,从一年级到五年级,同辈中辍学的大概就有十来个。我父母都是小学教师,他们肯切地知道受教育的重要性,也很多次劝说那些家长们,不要让孩子辍学,但这不仅仅是认识上的,而且是非常现实的问题。

这个国家虽然号称九年义务教育,但是实际上直到前几年才完全废除了小学的学杂费。小学念到高年级之后,每学期学费300多元,一年即600多元,对于当时的农村家庭来说,已经是非常沉重的负担了。更何况那时2个或者3个孩子的,牺牲其中的某个是不可避免的。

而在非物质层面上的影响同样重要,就我周围的亲戚们来说,整个村子里,文盲率大概要在60%以上,基本上女性都是文盲,而男性也有相当的文盲率。而且,基本上父母都是文盲的,子女很少有超过初中的文化的,甚至好多都仅仅是小学文化。而且即使上了初中,成绩也都很差。能上高中的连一半都不到,至于上大学的,我们数千人的村子,我们这辈的也不过就几个人而已。至于来南大这样的学校的,好多年来我们乡我是第一个。为什么后代的教育水平跟父母的教育也有关?

我想大概原因有两个:

1),父母是文盲的,几乎不能给子女们提供什么好的学习条件。跟我同辈的表兄们,几乎一到家,就被父母们差遣去干各种各样的活。而且很少关心孩子完成什么家庭作业的。

2),父母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。在他们看来,能认识几个字,会四则运算就行了。而且总是有着这样的念头:读书有什么什么用?可能这点才是最关键的。

他们不可能认识到教育对下一代的作用。我的同辈兄弟们,他们可能只有在外出打工时,才会认识到学历的不足。在他们看来上大学,或者是受高等教育,仅仅是一个为了赚更多钱的途径。实际上,教育不仅仅是用来挣钱的手段,也不仅仅是用来改变社会地位的手段,教育本身同时也在改变一个人。一个文盲和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,他们考虑的东西是绝对不一样的。

当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破除了之后,进而来的问题则是:读书有什么用?对我的一些父辈们来说,识字的动机非常简单,那就是为了认识工分本。城乡二元制断绝了阶层流动,使得读书对于农民来说毫无用处。更何况,不是要打到臭老九么?那些知识分子们不也是来受贫下中农教育么?不是说知识越多越反动么?村子里还有好几个怀念毛时代的遗老,他们怀念毛时代的农民的崇高地位。不幸的是,毛时代的方法,不是提高农民的地位,而是把知识分子降到比农民更低的地位。

在恢复了高考之后,读书有了一个很实用的目的。进大学是唯一能够改变身份的道路,即从农村户口一跃而成为城市户口。但是这条路太狭窄了,况且初中读完之后,要去读几乎无用的三年高中,而不能去读更有实际意义的师范或中专。

前几年中国终于”废除了几千年来的农业税“,我的很多亲戚们都欢欣鼓舞,认为国家待农民们真是不薄。其实他们不明白的是,这个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得太多了,根本不是这点点的简单补贴所能回报的。不仅仅是看得见的,还包括看不见的。更何况这也根本算不上回报,仅仅是为了稳固农业安全的简单经济措施。

中国科举制度,自隋唐至清末,有千余年的历史。科举制度从理论上开启了社会各阶层的人才流动之门。在宋朝的时候,中国的文官制度就已经达到了非常发达的底部,从理论上,即使是社会最底层的平民,也有可能达到最顶层的。但也只是理论如此,摘抄一段黄仁宇的话:

“一个农民家庭如果企图生活稳定并且获得社会声望,惟一的道路是读书做官。然而这条道路漫漫修远,很难只由一个人或一代人的努力就能达到目的。通常的方式是一家之内创业的祖先不断地劳作,自奉俭约,积铢累寸,首先巩固自己耕地的所有权,然后获得别人的耕地的抵押权,由此逐步上升为地主。这一过程常常需要几代的时间。经济条件初步具备,子孙就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。这其中,母亲和妻子的自我牺牲,在多数情形之下也为必不可少。所以表面看来,考场内的笔墨,可以使一代清贫立即成为显达,其实幕后的惨淡经营则历时至久。”

“所以一个人的进学中举,表面上似乎只是个人的聪明和努力的结果,实则父祖的 节衣缩食,寡母的自我牺牲,贤妻的茹苦含辛,经常是这些成功的背景。无数的祭文和墓碑,可为例证。这些文章多有出自儿子或丈夫的手笔,其中歌颂母亲或妻子给他们的赞助扶持,文句悱恻动人,情节也真实可信。”

黄仁宇还没有说的另一点则是:认识到获得社会声望的必要性。对于整天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农民来说,是不可能有什么名扬显达的需求的。

星期一, 九月 08, 2008

水浒的故事叙事方式

水浒的故事叙事方式的结构,让人感觉像是rpg,很多地方,都是以任务为基础。所谓mission-based。宋江他们没什么事情,就是接到一个又一个任务,从一个人转另一个人。很多情况下,叙事都是单线进行的。

例如说,三打祝家庄,是为了救时迁这么个任务,然后勾引出孙立解珍解宝,然后又勾引出一丈青。再比如说去打青州,又去打高廉,任务完成不了,这时候给你一个提示,必须要请找公孙胜。破呼延灼的连环马,勾引出徐宁,而完成徐宁的任务,又必须要时迁,当然还有汤隆这时候前面如果晁盖把时迁给杀了,这就不成了。这样的的叙事结构很险。

看中间那段,宋江是如何如何一步步架空了晁盖的,很是有意思。动不动宋江就是一句,哥哥乃是山寨之主,不可轻动,然后自己带兵转悠,弄的江湖皆知宋三郎而不知晁天王。不过,就领导者来看,宋江远比晁盖有理想,有抱负。晁盖说白了就是个山大王,分酒吃肉,论秤分金银已是是他最高的理想了,说白了就是个江湖汉子,没文化。而宋江却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他的招安步骤,不过这样的人可能很容易让人反感。毕竟,还是大碗喝酒、大块吃肉,最爽快。

再说说这个农民起义的定性问题,其实这个怎么也看不出半点农民起义的成分。根本就是一群土匪强盗,农民出生的恐怕连一个都没有。很多都是军官什么的。而且相当大成分的都是所谓的被赚上山的,就是人家本来活的好好的,你们这群土匪硬把人给弄上山去。甚至弄的人家家破人亡都在所不惜。而且按当时描写的来看,民不聊生了么?我看半点也没有,到处餐馆饭店都卖酒肉。民间的什勾栏瓦舍也都挺发达的。石秀卖的猪肉,都是他自己起个五更去外地买的,说明商品经济发达得很。

再看看这群土匪他们干的事情呢,劫富济贫吗?半点看不出来。比如说这个三打祝家庄,人家祝家庄半点没惹你,仅仅是因为口出狂言,扣压了个时迁,把人家的庄子都给屠了。去打人家青州,人家青州慕容知府半点没惹你,仅仅是因为收留了个呼延灼,然后就弄得满门抄斩,惨!李逵更是动不动就乱杀,可能所有人中大概也就是他最好杀了。动不动就是排斧过去,砍上几十个人。我觉得唯一喜欢他的就是宋江吧。对了,这个李逵,可以说的地方很多。

又,我上次买错了,买了一本中,两本下册,只好从中册开始看。其实最精彩的还是前40回,林冲武松宋江鲁智深的那些个回合。后来的打打杀杀就么得意思了,写得很傻。跟三国的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上的。水浒的前71回跟后50回之间的差距,我感觉比红楼前80回跟后40回之间的差别还大。 

星期六, 八月 30, 2008

从firefox的发展看linux

firefox3不久前发布了,如它所愿,创造了一个新的吉尼斯记录。在firefox2、3的发布的时候,ie小组,都给他们送去了一个大蛋糕。发布后仅仅一个刑期,下载量就超过了1000万。在它盛大欢呼之下,却有一部分老用户黯然退场了。另外一条不引人注意的消息是,netscape终于推出了舞台,aol的网站上已经不再存在下载页面,而是推荐用户使用firefox或者是flock。

以今天的统计方式来看,firefox的占有率至少也有20%了,比起几年前可以说相当了不起了。在中国的占有率比其他的地方要更低一点。但不管如何,现在firefox已经成了一个大众浏览器了。现在做网页的,已经没有说敢不考虑firefox下的表现了,它可以不遵循w3c,但是不能不拿fiefox来测试。去国外的网站,已经完全碰不到浏览不正常的网页了,在国内的网站,也基本上只有一些三流的windows盗版软件下载站上才会显示不正常。不过,具有讽刺意味的是,正是这些盗版软件站上,以一种大多数人都深恶痛觉的流氓方式来推广firefox。

可以说到现在位置,在浏览器大战中,firefox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动。ie7的不尽人意,opera的不断推新,都使得ie的劣势越来越明显。对我来说,除了中国的网银和淘宝,已经找不出继续使用ie的理由了。

我用firefox的时候,它已经叫firefox了,更早的用户是从mozzila套件转过来的,也许这些人又很多转向了seamoneky。在1.0时代的时候,这个浏览器在windows下的推广,更多的是靠神话来推广出来的。有人听说有个浏览器,漏洞很少,内存占用很少(多么讽刺),速度很快,靠扩展可以功能非常强大,问题是这个浏览器浏览很多网页的时候不正常。很多人尝试了一下,回到了他们温暖的ie引擎之下,或者是mathon。但是也有部分愿意尝试新事物。他们热爱折腾。

现在知道,着很多都是神话──firefox的漏洞同样有很多,因为它没有跟操作系统捆绑在一起才更安全;firefox的引擎渲染并不算太优,比起opera来有差距,而浏览速度更多的还是跟网速有关的;firefox的内存简直就是个灾难;firefox的扩展很强大,但是会使得它的内存更加灾难。以今天的眼光来看,firefox1.0,实在是个简陋的产品。

但是,1.0时代使用firefox的人,那是一小撮人,他们聚集在各个站点,讨论和交流他们使用firefox之中碰到的问题,分享他们的扩展,热衷于攻击ie的各种可笑之处。并且用各种各样的标志来标示自己──你能想像有谁把ie的logo贴得到处都是吗?当然,firefox的logo看起来更酷一点。他们用各种方式来推广firefox,因为这样,可以使得网页制作者更少制作不兼容的网页。就是这一小撮人,他们庆祝着firefox1.5的诞生,庆祝着firefox2.0的诞生。他们为使用着这么一个伟大的开源软件而自豪。

但是等到3.0发布的时候,firefox的使用者已经是一大群人了。他们使用firefox的原因也各种各样,很多的是因为ie太过于简陋,而ie7太过糟糕。看看今天firefox的论坛呢,也早丧失了几年前的那种氛围──你能想像一个讨论ie使用的论坛而不充斥着各种无聊的问题吗?看看今天的cnbeta的样子,你大概就可以知道一个ie论坛会是怎么样了。当一个软件成为真正的主流软件──主流的意思就是说,你周围所有的人都在用──你很难想像还会有什么有效的交流。

即使到今天,firefox的定位依然还是个挑战者,使用firefox的依然还是相对的少数人。他们不会认为那个大大e的标志,就是网络。维系着firefox使用者之间的是,他们至少共享某种网络文化。那些每个周末回家的时候才上网的人,他们是不会选择firefox的。但是等到firefox的占有率上升到80%的时候呢?那会如何呢?虽然也许这一天永不会到来。

说了这么多,终于说到linux了。在linux的发展史上,至少有三个人不可不提,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Linus Torvalds,一个是Richard Mahtew Stallman,一个是Eric Raymond。尤其是后两者。Stallman在几乎一无所有的情况下,辞去了mit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职务,开启了gnu计划。在Stallman看来,发布软件而限制对方使用的自由,是一种罪恶。Raymond的那篇集市与大教堂,奠定了自由软件存在的理论基础。而他的那篇《如何成为一名黑客》,阐述如何了黑客精神,并且严格地区分了黑客与骇客。在他看来,黑客精神来自于好奇、机智,和对问题的新颖的解决方式──一个问题不应当被解决两次。

我用过一段时间的mac OS,并且逛过他们不少的论坛。他们之间也分享着某种共同的文化。虽然也许随着ipod的流行,这种文化也在慢慢稀释。mac OS的占有率大概是4-5%,而linux的桌面占有率,已经上升到了1%,比起几年前的0.1%,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。很多人问linux能否战胜windows,或者问linux的占有率能否超过windows。在我看来,这些不是问题,当80%或者更多的人使用linux的时候,也许linux跟windows已经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了。

linux是暂时的,而自由精神和黑客精神永存。

星期五, 六月 27, 2008

blogspot又解封了

在豆瓣上挂着的个人资料里,一直显示自己的blog就是这个大概从来没人访问的blogspot。没人访问的原因也很简单,就是伟大的gfw。

不过今天随手一点,居然点开了。哇,神一般的gfw,难道你也有松懈的时候么?

说实在的,这么多免费的blog服务提供商里,大概也只有blogger最中意了。可叹可叹,也不知道这次解封能维持多长时间。

星期二, 九月 12, 2006

默认无敌

   realplayer是个糟糕透顶的播放软件,在我看来。但它总想不自量力地扮演系统默认播放器的功能。然后每次我装的时候,都得很小心地把它想默认支持的音乐格式给一一剔除掉,每次都是如此,不胜其烦。而且有同样恶习的播放软件还颇为不少,比如itunes,再比如ms自己的wmp。然后必须每次都在数个播放器之间勾选各自应该支持的格式。

    然后更加不幸地是,绝大部分人都是很懒的。在宿舍利用路由上网的时候,每次给同学解决网络联机的问题的时候,给他们详细解释了应该如何设置如何监测的问题之后。最怕听到的一句就是,你过来,帮我设好吧。然后崩溃。大部分人懒的程度是,这一切已经很好了,为什么要浪费我的时间去转换另一种呢?realplayer播放mp3已经很好了,为什么要换呢?甚至wmp也已经很好了,你说的别的什么的,我干吗要尝试呢?

  所以这就是ms能够大行其道的原因,这也是AIM是全球拥有用户最大的IM软件的原因,即使其服务糟糕透顶。所以欧盟要求MS提供不捆绑播放软件的版本的问题。

星期一, 九月 11, 2006

秋灯

   多年前读鲁迅的秋夜的时候,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文章中种种秋夜的描述,而是末的一句话: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,雪白的纸,折出波浪纹的叠痕,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。
   那时我是连台灯都没见过的乡下孩子,惊讶于世界上还有猩红色的栀子,也第一次知道还有用纸做灯罩的台灯。
   前两天晚上去逛马太街,虽然我以前多次于这个时候去逛马太街,但从来都是直接去买了碟就走的,倒是第一次认真地去逛了那些路边的小摊,然后才发现原来还是有很多希奇古怪的小玩意的。
   我只是看看,直到我走到一家卖灯的小摊,发现一盏特别漂亮的灯。细细的黑铁的框架,方方的,黄颜色的厚实的纸蒙起来,上面印着一片如同化石般的秋叶。并没有跟老板还太多的价,就拿了下来。
   今天下午上课的时候特别地冷,骑车在路上的时候,几乎冻得瑟瑟发抖。回到宿舍里,宿舍里的空气很不好,开着窗户也是冷气不断袭来,秋雨零碎地敲着自行车棚子。
   然后把所有的灯关掉,只开这一盏,昏暗之中,黄黄的灯光,看着灯罩上的树叶,这就是秋灯啊。

星期日, 九月 10, 2006

Installation Success!

 

Link to Installation Success!